供应商控制

供应商控制指的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及其提供的原材料、辅料和服务的管理与控制。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保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供应商控制组成部分


1. 供应商选择: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的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以了解供应商的实际表现,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 供应商沟通:保持与供应商的顺畅沟通,及时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协调双方的利益关系。


4. 供应商监控:对供应商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监控,确保供应商遵守合同约定,满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


5. 供应商反馈:向供应商提供关于其表现的反馈,帮助供应商改进和提升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6. 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如股权交换、战略合作等。


7. 供应商风险控制:识别和评估供应商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供应中断、价格波动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 供应商持续改进:鼓励和支持供应商进行持续改进,包括质量控制、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等方面。

 

 二、供应商控制的价值

   

1. 质量保证:通过有效的供应商控制,企业可以确保原材料或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声誉。

 

2. 成本节约:良好的供应商控制能够帮助企业优化采购成本,通过批量采购、价格谈判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并通过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

 

3. 供应稳定:通过对供应商的严格控制,企业可以保证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避免供应中断导致生产延误或损失。

 

4. 风险管理:供应商控制有助于识别和降低供应链风险,例如,通过多元化供应商策略可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防止供应中断或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

 

5. 创新支持:紧密的供应商关系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促进创新,供应商可能会更愿意与企业共享新技术、新材料,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6. 响应速度提升:高效的供应商控制能够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紧急订单或客户需求的变化。

 

三、供应商控制的特点

 

1. 目标明确性:供应商控制的目标是为了确保供应商能够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

 

2. 过程导向:供应商控制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企业需要监控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交货过程等,以确保最终结果符合预期。

 

3. 持续改进:供应商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反馈、调整和再评估等环节,旨在不断优化供应商的表现和双方的合作关系。

 

4. 双向互动:供应商控制不是单向的控制,而是要求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双向的沟通和互动,以解决问题和改进双方的工作。

 

5. 灵活多样:供应商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供应商的特点和合作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6. 风险意识:在供应商控制中,企业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供应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

 

7. 创新适应性: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供应商控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变化,比如引入新的供应商、改变采购策略等。

 

8. 结构化管理:供应商控制要求企业建立一套结构化的管理系统,包括供应商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风险管理机制等,以科学合理地进行供应商控制。

 








免费申请试用

上一篇: 供应商感知模型

下一篇: 物流供应商

填写以下信息马上为您安排系统演示

您还可以拨打客服电话:400-616-2108进行咨询

11111111111111111111